
7月31日,來筑參加第24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的龔曙光接受記者專訪,談及自己跨界身份的成功轉變,他引用了一個打麻將的術語——“手氣好”。
關于書博會
書業(yè)就像時尚業(yè)
“我一直認為書業(yè)跟時尚業(yè)沒有什么差別,像巴黎、米蘭時裝周一樣,每年的書博會也是這樣集中展示行業(yè)最新發(fā)展的盛會。每一年的全國書博會龔曙光都會參加,他認為在書博會上可以感受變化、了解動態(tài)、更多的跟同行學習、發(fā)現業(yè)內新的思考和探索。
在龔曙光看來,書博會更像一個“公眾讀書節(jié)”,它在提醒大家讀書依然是精神與生活的必需。
作為參展商,他認為自己更像演員,以自己的身段、唱腔與參展商們共同演好這場大戲。在這出戲中,中南出版?zhèn)髅郊瘓F一直是主角,他們將借助這個平臺將中南傳媒對文化產業(yè)的思考奉獻給大家。
關于自己
成功有時靠“手氣”
大學教師、酒店老總、雜志主編、報社社長……龔曙光的身份在多種社會角色中切換。但自從2001年創(chuàng)辦《瀟湘晨報》后,他就沒離開過傳媒、出版界??伤寡裕约鹤畈幌矚g的就是現在的身份。“你說我是商人吧,我自己沒錢;你說我是文化人吧,我沒傳世作品,近年也沒有創(chuàng)作和評論、藝術評論。”龔曙光說,任何純粹的狀態(tài)他都喜歡,唯獨不喜歡現在的這種“三不像”狀態(tài)。
相對現在的身份,他更喜歡作為純粹的學者,在大學里當個老師,每天上上課,有足夠的時間帶研究生?;蛘?,他認為當個純粹的商人或官員也不錯。
對于自己成功的跨界轉換,龔曙光笑言并無秘訣可言,他引用了一個打麻將常用的術語——“手氣”,“任何打麻將的人都有手氣好的時候,所以我只是這些年手氣還好。”
當然,僅憑運氣是遠遠不夠的。在龔曙光看來,意義的大小與所做事情的大小沒有關系,與投入程度有關系。所以,他的每次跨界都做得有滋有味。
關于出版業(yè)
如今,數字閱讀正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,傳統出版業(yè)被外界唱衰。龔曙光也認為紙介質終究是會衰亡的,但這個時點尚未到來,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仍有10至20年的并行發(fā)展期。根據今年相關統計,中南傳媒的市場占有率到了第二位,這樣一個數據表明中南傳媒在傳統業(yè)務上的發(fā)力是以市場占有率為標準的,并不是以自己出多少書為標準。“也就是說,中南傳媒是以實際上銷了多少書,有多少讀者買了他的書作為標準的,排到國內第二,這是一個很好的業(yè)績。”
至于這些成績的取得,龔曙光覺得是整體振興傳統出版戰(zhàn)略的結果。他曾在四年前提出“振興傳統出版”,嘗試在一個新的數字時代,在新的人際交往模式時代去理解傳統出版的意義,從而去整合傳統出版的資源。
“當時,我就認定傳統出版應該還有10到20年的回暖期,而現在的結果也表明這個時期確實存在。”